吸食毒品不僅影響個人健康、威脅性命,進而衍生出大量的社會問題,暴力、竊盜、槍枝犯罪等治安問題,屢見社會新聞年輕學子因毒品犯下不可挽回的錯誤,真的令人感到痛心,對家庭與社會都是沉重的負擔,所導致危害及所耗費的社會成本更是難以估計。
吸毒年齡層逐年下降,兒童與少年時期是影響未來生理、心理及社會關係發展的重要階段然而在這階段若接觸了毒品或不利健康的行為,不僅增加身體健康的危害,對兒童和青少年的大腦發育將造成嚴重後果,相較成年人所引發之毒癮亦更難以戒除。
「毒品預防教育」是反毒歷程中極為重要的一環,毒品問題氾濫,預防工作刻不容緩,本會推動之「全民反毒計畫,從我開始3Q有你」,透過分齡、分眾之多元宣導活動,強化親子教育,將藥物濫用防制融入教學增加互動性,並加強新興毒品宣導,讓反毒教育向下扎根,提升全民識毒、拒毒、防毒意識。期許大家共同攜手努力,讓下一代免受毒品的危害,在無毒環境下,孩子能夠健康幸福成長。
新興毒品是近年來新起之濫用藥物的統稱,常見的新興毒品:強力搖頭丸 PMMA、搖頭丸、搖腳丸、FM2、GHB、笑氣、K 他命、喵喵、類大麻……等等,毒品種類繁多,同時加以包裝,偽裝成市售食品,躲避查緝及誘食之用,依聯合國毒品與犯罪辦公室的通報資料顯示,迄 2019 年 5 月止,新興毒品已上升到 942種。
幫派利用部分學生對毒品危害及濫用藥物的認知不足,吸收未滿18歲青少年販毒,一方面利用其年幼無知,易受同儕慫恿好奇嘗試;另一方面,青少年加入幫派除尋求同儕認同及勢力保護之因素外,自身常多為施用(或有成癮)者,且亟須經濟來源,故易轉以販毒維生。
使用這些毒品者往往誇大效用掩蓋其副作用,忽視其成癮性以及對當事人造成之危害,大部分是合成藥物毒性不明確,剛用時毒性不像傳統毒品明顯,常讓吸毒者深陷毒害而不自知,據法務部法醫研究所 2012-2018 年新興毒品死亡案例統計,死亡案件數逐年增長。平均死亡年齡不到 29 歲,檢驗發現吸毒者常混用多種毒品,平均一名死者身上有 4.6 種毒品,驗出比例最高者為K他命。
2022 年國內各級毒品查緝量總計 9,916.4 公斤,以第四級毒品 4,230.3 公斤占 42.7%居多數,主要為先驅原料 ;其次為第三級毒品 2,970.6 公斤,占 30.0%。
資料來源:臺灣高等檢察署科技偵查資料中心 - 2022年國內毒品分析年報
兒童福利聯盟針對3,000多名在學學生發出問卷,其中有23.4%的人坦承已經或想要嘗試毒品,其中原因以「遭遇挫折」55.7%居首,其次為「家庭沒有溫暖」50.3%;另外因「紓壓」、「好奇」,則分別占了34.7%與29.9%。由此可見,多數孩子都很清楚毒品是壞東西,卻仍企圖吸毒麻痺自己,或藉此吸引父母、親人的注意與關心。
根據台灣警政署的資料,近年來台灣一級毒品濫用的情況有所緩和,但二、三級毒品的使用卻呈現上升趨勢,新興毒品層出不窮,且使用者年齡越來越低。施用第二、三級毒品的人數持續攀升,其中以18歲至24歲的青少年族群最多。在食用者中,超過一成以上未滿18歲,在教育程度方面,高中職學生居多,其次為國中學生,在有關單位紀錄中,亦有小學生觸毒之案例。
新興毒品的出現對社會造成了嚴重的危害,這些新型毒品常常具有高度的成癮性和毒性,其對個人、家庭和社會的負面影響日益嚴重,我們不得不重視新興毒品對社會的影響。為了應對這一問題,社會各界需要共同合作,加強對毒品的預防宣傳,提高民眾對毒品的認識,同時加強執法力度,打擊毒品的生產、販運和濫用。
製作新興毒品模型,並同步展示毒品相關資訊及法規,將其模型贈予學校、機構,放置校園及公共場所顯眼處,提供民眾、學生反覆識別加深新興毒品之防毒知能。
邀請刑事警察局、政府認證合格反毒專員前往宣導,深入教導新興毒品總類、法規,以及食用後的毒害效應及代價,再搭配仿真毒品模型協助學生加深印象。
採受眾分群,例如青少年、家長、教育機構、社區團體等,規劃符合受眾之講座主題和內容,並使用易於理解的語言和實例,使其參與者更能夠深入理解及加深印象,鼓勵互動和參與,例如提問環節、小組討論或角色扮演,有助於參與者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所學知識。
招募熱心學生組成反毒宣傳小組,負責組織和執行相關活動,開展宣傳技巧培訓課程,包括演講技巧、視覺設計、宣傳文案等專業知識的學習。
在計畫開始前,確立明確的評估指標,以便衡量計畫的執行成果和影響力,在計畫實施後,定期追蹤學生的行為和態度變化,觀察校園反毒氛圍是否有持續改善,根據評估結果,及時調整計畫策略和活動方案並持續改進宣傳內容和方式,確保計畫的長期可持續性。
有效的反毒宣傳可助於引起政策制定者的重視,推動相應的法律法規制定,加強對毒品問題的打擊力度,透過公益宣傳降低社會成本,因為預防毒品問題比治療和社會復原的成本要低得多。
提供民眾有關毒品的知識和信息,讓人們了解毒品的危害性和影響,助於提高民眾對於毒品的認知水平,增強警覺性,特別是針對年輕學子,讓他們在面對毒品的誘惑時能夠有所抵制。